從範文到創新—英文寫作教學中範文教學的利弊與分級應用策略
- Charlotte Writing
- 2023年12月16日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已更新:3月14日
*所有內容及圖片嚴禁任何形式轉載

作為一位曾在香港多間一線學校任教、並設立線上英文寫作教學平台,總教學年資超過十年的英文教育工作者,我深深體會到當前英文寫作教學界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過度依賴範文教學。儘管範文教學在培養初學者的基礎語言能力方面確有其價值,但這種教學模式對中高階學習者的弊端卻往往被忽視。尤其是在當今強調創新思維與批判性思考的教育環境中,單一的範文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本文將從多年日校及線上實時教學經驗出發,深入剖析範文教學的優點與局限,並提出一套更全面的分級教學策略。透過真實案例分析,我將展示如何因應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逐步從範文教學過渡到更具啟發性與創新性的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創意。
嚴禁轉載聲明:本網站所存在的一切知識產權,屬於我們所有,或已合法地特許給我們在本網站上使用。由適用法例所授予的一切權行,茲在此予以保留。除我們給予特許外,閣下不得以任何形式及方式,創立衍生作品、下載、翻印、複製,或節錄我們的故事或文章內容放在其他網站圖利。
本文重點
探討範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歷史沿革,並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其優勢。
詳細說明範文教學在基礎建立、語言模仿與風格認知上的作用。
分析範文教學在促進創造力、個性發展及批判性思維培養方面的不足。
推出一套基於分級評量工具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水平劃分「基礎培養期」、「過渡發展期」及「創新突破期」。
分享線上課程中運用數位工具進行互動、分組討論及即時互評的實際案例。
探討如何將範文教學與創意思維、批判思考訓練融合,並展望未來教育技術對英文寫作教學的啟示。

I. 範文教學的基礎理論與現況分析
範文教學的定義與歷史沿革
範文教學,即通過模仿優秀文章來學習寫作技巧與語言表達方式,歷來被視為英文寫作訓練中一項重要手段。在中國傳統教育中,「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這樣的說法,正是強調模仿學習的作用。西方教育史上,Bandura (1977) 的社會學習理論同樣指出,觀察與模仿是人類獲取新行為的重要途徑。這種模仿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從優秀範例中獲得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的直接示範。
理論基礎與學習心理分析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範文教學與人類大腦的學習機制高度契合。Vygotsky (1978) 提出的近側發展區理論強調,在具備一定基礎的情況下,透過更高水平者的引導,學生能達到超越自身能力的學習高度。範文正是這種「鷹架」的體現,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具體可觸的學習目標,使其能夠逐步掌握文章組織、邏輯結構以及語法運用。Krashen (1982) 的可理解輸入假說進一步闡明,當範文的內容適度超出學生的現有水平時,這種「具有挑戰的輸入」能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潛能。
範文教學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角色
根據我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範文教學在不同階段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
初學者階段:範文如同描紅本,為學生提供基本語言模型和結構框架,幫助他們從模仿中掌握最基本的寫作技巧。
中階階段:此時,學生已能理解文章結構與風格特點,範文開始作為參考資源而非單純模仿對象,逐步引導學生發展個人觀點。
高階階段:對於具備較強語言基礎的學生而言,範文僅作為啟發性參考,真正需要的是獨立思考、批判性分析與創新表達的訓練。
然而,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與社會需求的改變,單一依賴範文教學的局限性也日益凸顯。過度依賴範文不僅容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也可能壓抑學生的創新表達,從而阻礙他們批判性思維和個性化風格的發展。

II. 範文教學的優勢
提供結構範本與語言模仿
範文教學的首要優勢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具體的文章結構範本。以議論文為例,優質範文能直觀展示如何展開論點、列舉論據、以及呼應結論。這種結構化的示範,對於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往往還未形成自我組織文章的能力。通過模仿範文,學生能迅速熟悉並內化基本句型和語法運用,從而為日後獨立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促進風格與語調認知
另一項優勢在於,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的範文,學生可以學習到各種寫作風格和語調的運用。不同的範文往往體現了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方式。當學生對這些優秀作品進行比較分析時,不僅能理解如何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調整語調,更能從中汲取靈感,進而發展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種從模仿到個性化轉變的過程,在許多成功案例中已被證實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和創意表達能力。
建立自信與穩固基礎
在我多年線上教學的實踐中,最令人欣慰的是看到那些語言基礎較弱的學生,通過系統化的範文學習逐步建立起自信心。許多學生在初期通過範文訓練,能夠明確掌握基本寫作規律,從而降低因語言錯誤引起的恐懼感。舉例來說,我曾輔導過一位來自名校的高小生,在接受範文教學後,其文章結構逐漸穩定;由前一年只有C等成績,經過一年的努力後在期末考取得B+的佳績,進步十分顯著,而這個案充分印證了範文在打好語言基礎方面的價值。

III. 範文教學的嚴重局限
創意受限與個性缺失的問題
然而,範文教學並非萬能。長期依賴範文容易使學生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缺乏創新性與個性表達。Gardner (1983) 的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與表達方式,過分依賴範文可能會壓抑這種個性化的潛力。
經營線上教學的這些年來,我不時遇到不少家長在查詢階段時表示非常煩惱。他們的小朋友在接受其他導師單靠模仿範文的寫作教學後,作品變成單一標準而缺乏靈魂與創意,更甚至出現拿著筆發呆、久久寫不出內容的困境。這種現象不單限制學生的個人風格形成,也使得他們在面對需要批判思維與獨立創作的任務時顯得力不從心。
不適用於高階學生
對於具備較強語言基礎和創造能力的高階學生而言,過多的範文教學更可能成為創新思維的障礙。Bloom (1956) 教育目標分類學強調,高階認知技能需要進行分析、評估和創造。當學生過份依賴範文中的固定表達模式,他們難以突破現有框架,進而在批判思考與獨立創作方面停滯不前。例如,我曾輔導過一名中一學生,長期接受範文訓練使其在小學階段表現優異,但一旦面對創意思維要求較高的寫作任務時,他卻無法形成獨立見解,甚至在中學的各個學科討論中表現平平。
範文依賴症的三大致命傷
總結而言,過度依賴範文教學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形成「思維定式」:固定模式會使學生在寫作時難以擺脫範文的框架,導致文章缺乏創新。
壓抑創造力:過度模仿使得學生不敢嘗試新的表達方式,進而壓抑了個人創意的發展。
缺乏批判思維:當學生習慣了照搬範文,他們在面對新問題時往往缺乏獨立分析和評價的能力,無法形成深入的見解。

IV. 評估工具與適用對象分析
評估工具的設計理念
為了解決範文依賴的問題,我根據多年線上實時教學經驗,設計了一套評量表,參考了Anderson & Krathwohl (2001) 修訂版教育目標分類學。該量表涵蓋以下四個維度:
語言基礎能力(詞彙、語法掌握程度)
寫作思維水平(邏輯組織、創意表達)
學習自主性(自我糾錯、主動探索能力)
寫作目標取向(應試導向 vs. 自我提升)
評量表的具體題目與操作
以下是一份具體的評量表,每個維度設計5個題目,採用1至5的李克特量表進行評分,其中部分題目需要反向計分。 [按此下載評量表]
結果與教學策略對應
根據總分,我們可以為學生制定適當的教學策略:
0–50分: 基礎培養期 重點在於通過範文建立基本語言和文章結構,並逐步培養自我檢查能力。
51–79分 : 過渡發展期 鼓勵學生在參考範文的基礎上嘗試獨立創作,並通過互評和反饋逐步提高。
80分或以上: 創新突破期 減少對範文的依賴,著重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更多的啟發性寫作練習。
在我的線上課程中,這套評量表已被證實能有效幫助家長和教師瞭解學生的寫作現狀,並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教學計劃。透過定期評估與反饋,學生能持續追蹤自己的進步,實現從模仿到創新的轉變。

V. 線上教學中的實戰經驗與案例分享
線上實時互動的優勢
由於我的課程基於線上實時互動,這種模式具有以下幾點顯著優勢:
即時反饋與互評:利用線上平台,我能夠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實時觀察並給予點評,並通過同儕互評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
個別指導:透過分組討論和個別輔導,我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評量結果,調整教學策略,保證學生能獲得適合自己的指導。
數位工具的應用:線上平台提供了豐富的數位工具,如共享筆記、互動白板、即時聊天與視頻會議,這使得課程更具互動性與趣味性,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
案例分享:從模仿到創新
在我多年線上教學中,有不少學生從依賴範文逐步轉變為獨立創作。以下分享兩個典型案例:
案例一:Jarvis的轉變
Jarvis(化名)是一名小四學生,初加入課程時對英文寫作充滿恐懼,只能依賴簡單的範文模仿。通過一個學期的系統範文學習,他逐步掌握了基本句型與段落結構。隨後,我設計了分組討論和即時互評環節,讓Jarvis開始嘗試獨立構思主題。經過幾次反饋與修改,他的寫作逐漸展現出個人風格,最終在第一次呈分試中取得了顯著進步。
案例二:Esther的突破
Esther(化名)來自一所知名女校,語言基礎不俗,但始終陷於範文依賴的困境。通過評量表發現,她在寫作思維水平和自主性方面有待提高。針對這問題,我引入了「換位思考」練習—讓她從不同角度改寫同一篇文章。這練習不只打破了她對範文的固有模仿,也激發了她的批判思維與創意思維。最終,Esther在多次線上討論與反饋中,成功發展出獨特的寫作風格,其作品受到同儕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家長與學生的反饋
在線上常規寫作課程中,家長和學生的反饋極為正面。許多家長表示,自從混合教學策略後,孩子在寫作方面不單成績提升,更重要的是表現出更強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學生則反映,線上互動與即時回饋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錯誤並及時改正,使得寫作過程變得更加輕鬆與愉快。

VI. 整合多元教學法與未來趨勢
混合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我提倡一種「範文引導、思維突破」的混合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強調在初期利用範文鷹架支持學生建立語言基礎,隨後通過啟發性問題、討論與創意訓練,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表達。Hattie (2009) 的可見學習理論指出,適當的鷹架支持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而隨著學習者能力的提升,逐步減少支持則能促進其自主學習。
互動式活動設計與線上應用
在線上常規寫作課程中,我設計了多種互動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參與:
範文改寫挑戰:選取一段優質範文,要求學生在保持原有結構的前提下,對其中部分內容進行改寫,加入個人見解。這不只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結構,還促使他們思考如何突破範文限制。
群組討論與辯論:以某篇範文為討論基礎,分組探討不同觀點,進行辯論式寫作練習。這種活動促使學生在互動中形成獨立見解,並學習如何表達與辯證。
即時互評系統:利用線上平台的投票與評分功能,讓學生對同儕作品進行互評。教師根據互評結果及時給予反饋,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修改。
教學反思與策略調整
有效的教學是一個不斷反思與調整的過程。在每個學期結束後,我會收集多方反饋,檢視混合教學策略的效果。根據這些反饋,不斷改良課程內容與互動模式,確保教學策略始終與學生需求和最新教育趨勢相契合。
未來趨勢與技術應用
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學習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英文寫作教學將迎來更多創新變革。例如,AI輔助寫作工具可以在學生撰寫過程中實時檢測語法與結構錯誤,並提供個性化的修改建議;大數據分析則能從眾多學生作品中發現共同問題,為教師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這些技術不僅將進一步提升線上教學的效率,也將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具互動性和個別化的學習環境。
VII. 附錄:參考文獻
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持的主要參考文獻包括: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Longman.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Prentice Hall.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Longmans, Green.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asic Books.
Hattie, J. (2009). Visible learning: A synthesis of over 800 meta-analyses relating to achievement. Routledge.
Krashen, S.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gamon Press.
Swales, J.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結論
範文教學作為英文寫作教學中的傳統方法,確實在幫助初學者建立語言基礎、提供結構藍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與思維水平的發展,過度依賴範文教學不只會限制創新思維的培養,還可能阻礙個性化表達和批判性思考的形成。透過本文介紹的分級自評工具和混合教學策略,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靈活地將範文教學與啟發性討論、創意思維訓練等方法結合起來,逐步引導學生從模仿到自主創作的轉變。
在線上實時教學環境中,利用數位工具進行即時互評、分組討論和創意寫作挑戰,使得這一教學模式更具互動性與個別化,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且激勵學習的環境。面對未來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應不斷反思與調整教學策略,結合AI輔助工具、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持續改良英文寫作教學模式,進一步實現從範文到創新的質的飛躍。
最終,我們的目標不只在於提升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更在於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創新表達和批判分析的能力。只有擺脫對範文的過度依賴,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具有創造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未來人才。希望本文的理論探討、案例分享與教學策略能為家長和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幫助每一位學生在英文寫作上取得持續進步。
筆者簡介
Miss Charlotte Chiu
Charlotte's Writing Garden
創辦人及唯一導師
擁有豐富的英文教學經驗,致力於研究高效學習策略,讓學生透過寫作發展出思考能力。
善於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激發他們在文字表達中發現自我,打破語言學習的框架,讓學習寫作變得有趣。
透過線上平台分享實用的英文寫作技巧,深入了解學生需求,提供最適合尖子的學習計劃,助他們在英文寫作中更上一層樓。
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無限潛能,透過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輕鬆掌握英文寫作,為未來的學業奠定穩固基礎。